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推普,架起走出大山的“桥梁” ——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观察

2025-09-26 来源:《教育导报》收藏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走进我家,爸爸妈妈激动万分,却因不会说普通话只能笑着点头,我鼓足勇气用普通话为习爷爷唱了一首《国旗国旗真美丽》。”9月24日,在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活动中,来自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的学生吉好有果向参会代表讲述了普通话带给她家“魔术般”的变化,“2023年,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我再一次唱起这首歌,用普通话把对国旗的爱唱给全世界听。这些年,我父母开始学习普通话,妈妈在村里的旅馆找到了工作,爸爸也开起了小卖部。”

  四川是典型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省份,凉山又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近年来,全省各地、各大中小学以“一地一策”提高普通话普及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普及、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为指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第28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活动落地四川,推普周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展示暨群众性体验活动中的许多瞬间,都折射出我省推普工作在文化教育、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桥梁纽带和助推作用。

  “学前学普”受益者成了大凉山故事“讲解员”

  “以前,凉山的很多同学中午只能吃冷的土豆和荞麦粑,现在,我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午饭,这都是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第28届全国推普周主题活动期间,凉山州脱贫攻坚陈列馆的红领巾讲解员罗智辉身着校服,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凉山脱贫攻坚的故事。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叔叔阿姨,他毫不怯场,表达流利自然、声情并茂。

  罗智辉是西昌市第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谁能想到,这个自信大方、站在众人面前用普通话讲述家乡故事的少年,在上幼儿园前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上幼儿园之前,他只会说彝语,见了外人都躲在大人身后。”罗智辉的父亲感慨,“正是2018年启动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彻底改变了孩子的成长轨迹。”

  2018年5月,原国务院扶贫办、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覆盖当地2724个村级幼教点,11 .28万名像罗智辉一样的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有了系统学习普通话的机会。彼时,正上幼儿园的罗智辉,在老师们双语教学、趣味游戏的引导下,从“听不懂”到“敢开口”,仅用半年时间就掌握了日常普通话表达。

  从“学前学普”行动试点,到全面实施,再到“学前学普2 .0”迭代深化,凉山州把“学前学普”行动作为教育扶贫的先导工程、脱贫攻坚的希望工程、民族未来的奠基工程来抓,7年来,累计惠及全州60余万名儿童,逐渐弥补了学前教育中的这一短板,也实现了“绝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的庄严承诺。

  “普通话+职业技能”,彝家姐妹“绣”出幸福新生活

  “各位直播间的朋友们看,这是我们彝绣特色的‘瓦拉’纹样,一针一线都藏着祖先的智慧。……”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绣娘们正低头捻着五彩丝线,手中的银针在绣布上轻盈穿梭,同时用流利的普通话向手机屏幕另一端的观众讲解彝绣技艺。

  针线翻飞与直播带货声交织,构成了第28届全国推普周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展示暨群众性体验活动“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成果展区最生动的画面。

  时间回拨到2021年,当时凉山州教体局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牧民、绣娘虽然手艺精湛,却因普通话不标准难以拓展销售渠道。于是,凉山州教体局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村、妇联等部门,通过集中培训、专家团队送教下乡、志愿者进村入户、农民夜校等形式,组织青壮年农牧民,特别是45岁以下农村留守妇女开展“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教给青壮年农牧民一技之长。

  从“普通话+彝绣”到“普通话+家政”“普通话+电商”“普通话+汽修”……凉山州“普通话+职业技能”的路子越走越宽。截至2024年底,培训人数达30万余人次,仅培训45岁以下农村留守妇女就达10万余人次,不断破解农牧民产品销售、外出务工“语言不通,路路堵”的问题。在昭觉县,绣娘们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薇穆嘎扎”,形成了一套“培训—订单—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条。绣娘阿依高兴地说:“学好了普通话,我们能把彝绣卖到全国各地去。”

  “推广普通话越干越有劲儿”

  一排手掌大小的机器人举着“语润康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队旗摇晃,引得孩子们围拢欢呼;两台大型智能机器人和小朋友们玩得火热……活动现场,四川民族学院“语润康巴”推普实践团的“字韵智言”展区备受青睐。而展位另一侧,非遗漆扇绘制、传统投壶游戏同样人气高涨。

  “智能机器人是当下潮流,能快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漆扇、投壶是国潮热点,既能融入汉字文化,又能启示家长重视传统文化、智慧教育。”推普实践团指导教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四川民族学院)办公室主任梁艳说,此次推普展示面向的是西昌市的师生、家长,相较甘孜大山深处的农牧民,他们的普通话基础更好,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这也折射出推普实践团始终坚守的工作原则:推普从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要摸清受众需求,贴近大家的实际情况、做实事,让普通话成为农牧民走出大山的桥梁。

  成立3年来,推普实践团的足迹遍布甘孜州18个县,每到一个地方,先做的不是宣讲,而是“唠家常”。“推广普通话首先要和村民交朋友,通过普通话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学习起来才更有动力。”梁艳说。抱着这样的理念,他们走进了72所幼儿园、38所小学、28所中学,帮助6000多名幼儿学说普通话,1 .6万多名中小学生写好规范字;深入到52个村镇,为1 .8万多名农牧民培训涉及种植、养殖、就医、电商等方面的普通话。

  如今,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四川民族学院)又积极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普通话推广,相继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利用助教机器人弥补民族地区学校师资不足;开发智能书法系统,助力学生写好规范字。梁艳说:“从雪山深处的艰难跋涉到广场上的欢声笑语,从农牧民的迷茫无助到孩子们的自信表达,推广普通话真是越干越有劲儿!”

  “无声”语言链接上智能时代

  “请根据视频所示,选出正确答案。”手机屏幕里,乐山师范学院学生进行着标准的手语打法,下方列出了四个选项,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小王正熟练地答题,并成功选出了正确答案。这是一款名为“手语小智”的应用程序,由乐山师范学院本科生研发,近日出现在第28届全国推普周语言文字工作成果展示暨群众性体验活动上,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驻足。

  “研发‘手语小智’这款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学习应用程序,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国家通用手语推广面临的效率低下、手语教师资源短缺的现实痛点。”特殊教育语言智能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敬思远教授向记者透露,该应用程序从资源构建到代码开发,全部由本科生独立完成,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普及国家通用手语,并且培养手语教师。

  目前,传统的纸质手语学习手册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在传播方面存在局限性。线上智能平台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款“手语小智”应用已经整合了8214个国家通用手语词汇的标准教学视频,以及详细的文字注解。此外,它还提供了基于模糊搜索的正向查询功能和基于人工智能的反向查询功能。该项目的研发历时两年多,目前推广范围覆盖了省内高校、特殊教育学校等30余所学校。

  “将特教资源引入智能平台,让特教老师的教学工作更加便捷。”西昌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冯苗深有感触。当天,她与同事们一同前往展示活动现场进行体验。在使用过程中,特教老师们可以在“手语小智”平台上查询到所有国家通用手语词汇的标准打法视频。

  “我们希望通过该应用的推广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发展的福祉,转化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实际路径,让每一位听障人士都能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桥梁上,与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行,共同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乐山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乐山师范学院)办公室主任黄宽娜说。(本报记者 钟兴茂 陈朝和 文/图)

(责任编辑:杨冉)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 中文域名:百利宫赌场平台_澳门百利宫官网¥注册网址.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